2017-1-18-Live170107002
你能写歌 | 产品部落
-- Live170107002 --
广鹤按:听歌和哼歌是日常快乐,你也有过写歌的愿望吧?只是觉得很难,又觉得需要好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才可以写成一首,于是放弃了写歌的想法。动漫影视配乐师黄雷基在部落分享中说“如果,没有某些生理缺陷,你,就一定能写歌。并且可以短期速成。今天,就来看看他的分享吧。以下全文约 8000 字,阅读时间约 10 分钟。
直播嘉宾介绍
黄雷基,动漫影视配乐师,交互音响指导,专业按摩师,辅乐文化传播执行董事。坐标上海。
缘起
- 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作曲家,都曾感叹,写出美好旋律的能力,最为珍贵。毕竟,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单纯如歌,却也最易动人。
- 那,怎么开始,写一首歌呢?
- 几小时,几天,你能入门画画、书法、雕塑、舞蹈,能不能学会写歌?当然可以。音乐,比起其他艺术,的确更抽象,却没你想象中那么难。相信我,上完课,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中出现下一个曲婉婷,宋冬野,毫不奇怪。然而我更希望的是,打破你对音乐创作的迷思,为子女也为自己,用歌曲留下生命的记忆。
- hawli爱唱歌爱听歌,但此前毫无音乐创作经验,也不识谱。我帮助她分析乐曲,教了半小时,而后,在接下来的三天之内,她完全靠自己,写出了这首曲子。 在此期间,她自己摸了录音剪辑软件,即兴了三十多次,全程自行修改,累计8小时。 hawli歌曲示范
歌曲旋律创作的方法概述起来就是:
- 选择一首流行歌,背熟,熟到,可以哼出旋律,打出节奏。
- 用它的伴奏,作即兴。
- 对最后素材作:修改和裁切、拼接、过渡。
- 利用软件,生成全新伴奏。
接下来,我将带着大家,一步步,学会写歌
自检
生理因素
没有生理性障碍: 人体是个连续的接受处理器,从你接收器到处理到输出,任一环境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音乐感受和表达。
- 脑区缺陷:没有音高乐盲、特定的音乐快感缺乏者、节拍乐盲 (这些单一的缺陷一般不影响其他音乐/运动/语言能力)
- 接收缺陷:听力器官缺陷
- 表达缺陷:发声器官缺陷,其他生理器官缺陷
- 以上三者之间的任一联结环节缺陷
补充:
- (音高神经系统、发声器官障碍)如果有音高障碍,可以不写涉及旋律的,而做说唱
- 五音不全的迷思在于,原生文化是个体范畴化的基础,构成人在早期区分事物是噪音还是信号的过滤器,五音不全的人,多是在关键期没有获得很好的训练,固化出该文化对音的范畴化系统,这也进一步影响个体此后对音乐的探索欲望,虽有可塑性,然惘然。
心理因素
- 习得性无助——经历/不可能的自我/舒适区。我说我行我就行,不行也行。
- 对该领域及其训练,有错误认识/预期。
- 传统音乐的表演/创作训练,都相当成熟,比如创作上的组块拼贴和远距联想、降低内存负荷的工作方式,在音乐中是常识,音乐软件都是这样设计的,更不用说涉及历代作曲家的传记文本都有提到过的卡片/草稿拼贴创作方式。如果你不了解,或是观念错位,就会更多地迷信“灵感”,而不是以正确的途径做初始训练。
- 对创造的常识知道得太少。
- 解封灵感需要过程,开启心流的过渡阶段,会产生很多不尽人意的思绪,抓住这些思绪继续沉浸,很可能越写越好,好的灵感随之显现;极好的灵感突然而至是少数,更多时候你的初始的灵感很普通,甚至像坏掉的乐器声,作曲家运用技术经验,对初始灵感/想法做探索/精加工,成品与其初始观念大相径庭,然依然被奉为传世精品的不在少数。
- 期望周期:在满足文中条件的基础上,大致总40次即兴内可完成一首曲子,其中,至少作不少于10次全曲完整的即兴并录音,每隔若干次,重新浏览自己的即兴材料并做反思与组织,执行元认知学习的全套策略。
- 自我约束和完美主义。
- 过早启用元认知监控,只有你熟练掌握某些技术,才有可能,边监控边产生心流,引导灵感往你想要的方向去,在即兴的音乐中注入更多的逻辑审美意识。这也属于对技术的再修炼。音乐的媒介优势就是,你可以一次性让灵感哗啦啦出来,再行修改。绘画媒介做不到,所以会切换自主心智和算法心智、反省心智。而技术积累较少的创作者,最好的方法是激发灵感后,放弃控制,什么好的坏的都先往外吐干净再说。
- 总之,你越玩得开,之前的音乐经验越丰富,你写的也越快。音乐天才论、神创论,不过是特定时期的迷思罢了,但是很多人容易受影响,自我束缚。
客观衡量
选择歌曲能顺利背唱并符合自己嗓音
- 自我觉察(尽量选择与自己声线、风格匹配的)
- 借助音准分析工具如melodyne,视觉化自己的录音音准,与准确的乐谱对照。
- 可信任的他者评价。包括节奏、音准、音色、风格。
对歌曲的精细加工程度
- 能感知到与伴奏的协和联系
- 能脱离歌词,分离出音调
- 能清晰识别出音调向上或向下运动的轮廓、重音
- 能脱离音调,分离出节奏
- 开始对伴奏和原曲做结构模式识别
补充:
- 请看相关信息内的预习材料
- 熟练运用具身认知,用身体感知律动。用手/肢体语言,将旋律轮廓转化为高低起伏的线条。
- 简述:用空间/时间/复杂度(stc算子)的概念,提升对旋律的模式识别能力。
- 常见旋律的一般性规律(这里说的旋律,指仅以音高与节奏为变量的符号形态)
- 从演化中推断:相对音高轮廓中,句内与句间,前后音高越接近,旋律的流畅度越高。反之新异性增加。除此之外,纯五度、纯八度是最容易产生亲切感的大跳进行。
- 接近于该文化语言韵律的旋律,会带来更多的熟悉感,半唱半白的中国古代说唱和区域性戏曲既如此。这是双系统的多变量凝合,所发挥的作用。
- 旋律中各层级要素,都是在时序上,在全然的重复和全然的对比中(包含两者),寻求适宜的变化程度,这是旋律在文化中进化的,最本质的逻辑,其他的技术都是在此基础上生发。
- 我们管写旋律叫谱曲,你谱的是曲,不是直。旋律运动的基本形态,可简要归纳为四个方面:
- 1.避免连续的,长时间的连续同向级进/跳进,如直上直下。有特例,是因为有共识。
- 2.音高进行上的张力,起决定作用的是:有准备的旋律进行。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具体上,要向上大跳、要做高潮,就先做反方向的音高运动。
- 3.在全曲中,注意审视无来由地出现,前后无联系的,(最)高音/低音。
- 4.旋律骨干音搭起来的整体框架,相当于语文的主干句,在做旋律修改的时候,注意骨干搭的漂亮有逻辑,剩下的添加复杂度的那些旋律音,才能发挥好作用。
- 文化会对生理演化出现的音乐规律,作更多的改造/掩埋,并推动技术完成自己的迭代与递归。对某种风格作主题学习,可以习得其普遍的旋律进行方式(术语:旋法),如果一直照样仿写,会渐失新意。可以考虑从外系统入侵—其他风格借鉴(空)、反期待的旋法(反),还有系统内各层级的stc算子(元)做适应性创新。
选曲原则
- 便于模式识别
- 相对音高轮廓和节奏,两个变量均简单
- 伴奏情绪、律动单一
- 结构、和声上带有大量被流行音乐反复使用的结构(共性结构)——套路越常见,越好练习。
- 舞曲,摇滚,民谣,bossa,都属于此类。
- 个体适应性
- 减少干扰因素——能选没有伴唱的伴奏,就选没有伴唱的(与你声线越相似,你越容易被伴唱引导带跑,即兴体验受到影响)
- 个体匹配——和你的音区音色匹配
- 音域窄,使用的音阶常见
- 早期练习-避免选择过于新奇的歌曲
策略、步骤及纠错
使用《小苹果》作演示案例
PS.全身动起来,你越high,带动的感觉和情绪越多,自主心智才会越容易涌现。
策略:
- 完全无限制的即兴
- 附带一提,即兴时保持身心自由与放松,穿着无拘束,如果用耳机听歌录音,可以用无线耳机。
- 结构性即兴——选择比乐句更短的组块,对原曲做填空式即兴
- 有限制的即兴,通过有步骤,有限制的训练,将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导入即兴训练,不断强化模式识别精细化程度。如下:
步骤:
音乐进化的稳定性因素权重,在旋律上,节奏>相对音高轮廓>骨干音>具体音,所以,有限制的即兴步骤,先后顺序得反着来,具体音>骨干音>相对音高轮廓>节奏
一,全无限制
二,有限制的即兴
限制1 (保持节奏和音高轮廓,保持骨干音(或近似地保持自然强拍音),采用近似轮廓)
限制2 (保持节奏和音高轮廓,不保持骨干音,采用近似轮廓)
限制3 (保持节奏和音高轮廓,不保持骨干音,采用变化后的轮廓与接近音区音高)
限制4 (采用变化后的节奏、轮廓与接近音区音高)
三,解开限制 (采用变化后的节奏、轮廓与接近音区音高,使用自我表达的音色、装饰、润腔、有或无具体意象的文字)
附加补充:
- 如实在无法分离音高,需要依赖歌词,建议先和歌词一起背得滚瓜烂熟,然后再即兴。
- 如果原先积累不足,对构成原曲的音调素材(术语:音阶)不熟悉,无法自由组合,建议先满足上文所列条件,再做练习。
- 如果你的能力较强,可以尝试进一步改变旋律风格,首选对音调素材(原曲所使用的音阶/旋律模式)和节奏的改变。
- 参考案例:廖佳琳 - Rolling in the deep
- 注意这个案例涉及的文化贩卖,不止是声腔所携带的文化信息,植根在大众共享的熟悉歌曲伴奏上,在文化系统碰撞下,为听者带来微妙复杂的情绪;
- 节奏/音调素材的相异,也使该曲与原曲相比,有更大的区分度。
纠错
自我纠错
改造常规手法:
- 释放内存,更好的自我觉察:录音/回放
- 陌生化:分开或综合使用时/空/情绪的陌生化技巧,呼应学习必要难度理论,这是情景理性的可供性运用。
- 隔时:隔开一段时间后,再回想、回放自己的作品;为加速陌生化,可以
- 1.使用交错学习,主题学习其他类似曲目积累更多感性经验;
- 2.睡眠/洗热水澡,促进记忆重组与磨蚀。
- 隔空:将创作音乐的地点、场合与音乐相分离,换个地方再听听自己的作品。
- 隔情:
- 1.针对这首曲子的其他部分做理性加工,再回头看这部作品;
- 2.先换其他情绪/风格的音乐听,再回头听自己的曲子;
- 3.激发不同的情绪,启用不同的期待,再听;
- 4.先换个脑子,去找别的事情做;
- 5.平复心情后,换不同的角度去听这首歌,重要的角度有:观众,制作人,编曲者,乐手/歌者(学会不同的角度也是要深入场合去训练的,这是人格角色/音乐的可供性);
- 隔时:隔开一段时间后,再回想、回放自己的作品;为加速陌生化,可以
精细化检视:
- 分离变量检视: 关闭伴奏,单听旋律,张力是否自足;音高轮廓是否具有美感;完整演唱时,气息是否流畅,换一个人清唱,是否顺畅;将以上两个方面,与原曲比对,与该风格典型曲调比对( 在以仿写为目标的训练中,按上文步骤中限制1/2即兴,得到的作品,更易因比对法,获改进意识)。
- 转化媒介检视: 转化为视觉符号曲线如乐谱、音高分析工具;转化为数据视觉化统计(这项技术待成熟);转化为具身认知(呼吸感,肢体律动感,线条美感、对称性)。
- 结合变量检视: MTV;重编曲作现场音乐表演; 在以仿写为目标的训练中,按上文步骤中限制1/2/3即兴,得到的作品,更易因此二法,而获改进意识。
组块拼贴、置换与修改
- 使用任意的音频录制/裁切软件
- 将伴奏导入,戴上耳机即兴(无线耳机更好)——或者将在此前即兴的多个录音,导入软件
- 将主要结构的组块区分出来,比如段落结构,码起来,接下来是次要组块:乐句
- 将不同的优秀组块排列组合成不同歌曲版本,然后选取最优秀材料作为待定曲目
- 重复听曲目,关注组块间的衔接,旋律线条的逻辑关联,歌曲的整体情绪是否和谐,再进行反复修改
软件选择和使用
软件选择
分享/录唱平台
- 唱吧app
音高节奏分析工具
音频制作软件
跨平台-录制/裁切/拼贴
跨平台-一站式自动伴奏:
win平台
- 自动和弦识别:D'Accord iChords
- 自动伴奏软件:ChordPulse
mac平台
- 自动和弦识别:Capo
- 自动伴奏软件:BandMaster
- 简易伴奏制作/换音色(提升品质)软件:garageband
- 更多选择-可点击,或至APP Store
软件使用(生成伴奏)
- 现在的如微软Songsmith,apple的音乐备忘录,只是好玩,远远达不到做出顺畅成熟的伴奏,感兴趣的大家可以去玩,在这里不介绍了。
- 生成伴奏的步骤是:
- 通过软件分析出歌曲的和声(流行音乐中重要的结构要素)
- 将分析结果导入相应的软件,修正分析结果,设置适当的风格、结构,导出成品。
- 或直接找到原版乐谱,把结构。和声,输入到自动伴奏软件。
歌词写作简则
从符号到符号
从文字到文字,就是最简单的创作方式。
- 继承伟大文字中,具象因素和抽象因素,重描述(利用DRM范式等)或作时空变形
- 注意与目标受众的共享信息成分,并添加极端化元素产生新异性
- 半人马词作家——可移步google商店,搜索自动作词/故事生成程序,或使用好点子激发系统,详情可参见拙文:
延伸阅读
预习材料-基础节奏知识:(需科学上网):
国外
国内(前两个视频,很烂,但国内相关资源太少,见谅)
伴奏与音乐下载网站:(寻找目标曲目,率先确认是否有伴奏)
乐曲结构分析
——来自好和弦课程:youtube关键词:NiceChord,仅向音乐爱好者推荐。
(编辑:李广鹤 2017-1-13)
- The End -
↓↓↓戳原文,预约第三季开智部落! http://openmindclub.mikecrm.com/i0aFvc
投票 看完文章,你的想法是: 投票
- 看过分享后,你也想写一首属于自己的歌啦。
- 感觉这种学习方式,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 会写歌的人真厉害。
分享导语:你想写歌吗?看了这篇文章,你应该说,不,我能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