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悦:天津旧事 | 作家部落

-- Note161126003 --

十三维按:在开智作家部落,赵悦同学一直以文笔和故事结合恰到好处而备受称赞,没有夸张的故事,没有炫技的修辞,但二者交融的整体却仿佛一块璞玉,水到天成。今天带来的也是她曾登上过「闪耀榜」的一部作品,一段充满回忆味道的「天津旧事」。在文后大家还可以学习她的构思,体会她写作构思独蕴的匠心以下全文约 3000 字,阅读时间约 5 分钟。

爱与孤独。爱很大,梦想就是爱——赵悦

正文

再见到父亲的时候,他穿着一件黑袍子,在天津港密织的人流里并不打眼,但我一眼就认出了他,如雾后青山,待走近了,只觉那黑色满溢出来,是山上长出郁沉的树,遮住了天日,让人有些畏缩。

那一年我十六岁,战乱频仍,广州沦陷,又要逃难了。亲戚与我分析:现在整个大陆的人都往香港涌,你又无一技之长,何况香港又能撑到几时?于是我又逃回北方,逃回父亲身边。

他熄了烟,经年未见,他脸上挂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向我招招手,我知他是想与我亲近,也努力装出乖觉的样子,可惜却是一口枯井,使劲笑亦是干的。他也不在意,接过了我的行李,与我搭话:“一路来顺利吗?”

我自然答顺利,隐瞒了这一路我都睡甲板的苦事,我又问他何时从北平过来,他答了,却不提北平家里的事。

我是知道他在北平又娶了一房称心的,还得瞒着母亲,怕她伤心,怕也是瞒不住了。

父亲把我们安顿住进一个大院子,房东传说曾是哪个达官的姨太,如今也落魄,一个院子分租出去,我们住在一个二层小楼的底层,一进屋就觉得身上生了苔,阴凉湿冷,与当年在北平住的院子真是天壤之别。

鸠占鹊巢!我心里默默想。

大人总有大人的安排。

父亲还是笑,只是笑容里有些惭愧:“住的是差了些,但我想让你上最好的学校,女孩子学点知识还是重要,我听说你在广州读的是女子师范学校?”

“是,可七七以后,学校停课,又考到女二中,住了阵子校,敌人一近广州,学校就解散了,又没继续读。”

他沉吟着:”那这两年都没读书?“

我心里羞愧,恨不得钻到地底下去。他连忙劝我:“不打紧的,要跟不上我替你补习。”一双大手本要握住我的手,却停在半路。

是呵,分别是总角幼时,再见时,我已是豆蔻少女,而他,不知何时,白发也似一道光一样划过他曾如漆夜一般的鬓发,是时光不经意的问候。

于是,再进学校,我在第一篇作文里写道:“说是人生百载,又能有几度春秋,时光是被一只白猿偷走了,自漫天火光里,自仓皇奔离中,只愿沉在旧日里,似一朵莲花缓缓开着,再不愿醒来。”

写也是乱写,纯属发泄,过了两日作业发回来,朱批道:花季之时,莫沉溺秋思。我不以为意,一出校门,发现父亲又穿了件黑袍子在门口,站成一株老树。

我一怔,急匆匆地跑到他跟前:“父亲,您怎么来了。”

他吐了一口烟,幽幽道:“老师说你作文里太忧郁,我就想来看看你,”又说:“你在这里还适应吗,还想广州吗。”

我脑子里走马灯一样过着广州众人音容,顿觉伤感,叹了一口气又觉不妥,只道:”适应了,您不要担心。“

”功课难么?要勤力,却也别太勉强自己。“

我想了想,说了实话:”英文太难。“

抬头看他,他却明朗地笑了,眼里略有些得色,他拍拍我的背,说:”这个不要紧,我来教你。“

我也笑了,才想起早年里,父亲是喝过洋墨水的,难怪他得意。

父亲教我英语,不拼命叫我背单词,读文章,而是教我发音,辅以单字,渐渐我的英文有了起色,可是语法规则又成了问题:”这英文规矩也太多了,你看汉语里,春风风人,一字动静皆宜,但到了英语里,名词动词形容词,真是让人头疼死了。“

父亲笑道:“主语是个君子,宾语是个美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个逑就是动词,窈窕形容美人,就是形容词,有什么不好理解的。”

我笑,大概是这种不正经的解释太管用,我很快就补上了落下了两年的功课。

到正月里,我已完全适应了在天津的生活,他带我去见他的朋友,一个个热热闹闹嘈嘈切切的场子,灯如云酒正好,我却总是不忘给他多加一碗猪肺煲杏仁汤,他总是那么爱抽烟。他也极爱喝这汤,他大约不知道,我小时候就偷偷记得他这喜好,要把猪肺用水冲洗拍打干净,加入一把杏仁,煲出的汤色像牛奶一样,大人常说以形补形,或者他觉得,吃了猪的肺就能让他那常年被烟熏火燎的肺好过一点。

席散,我挽着他的手走在深夜的大街上,就像小的时候,他牵着我的手,那时候他在包头修铁路,家里有高高的院墙,一架秋千,我记得,那一双大手把我抱上秋千架,塞北的风迎面扑来,冻住了我的笑,我就在瓦蓝瓦蓝的天空里越飞越高,他和母亲在下面看着我,远远地,变成了两点星子。

风起,从星星上来,呼啸着过了草原,流连北平,到了此处,一点咸凉。再遥远的回忆,也变成了近处可体察的风景。我望着父亲的眼,他也笑着,虽然是一棵老树,一座青山,但眼里星芒点点,宛若少年。

我说:”爸,别抽烟了。“

他笑得大声,好,好,不抽了,多陪闺女几年。

他个骗子。

星芒渐渐暗了,我失学,甚至把剩下的粮食都卖掉,给他延请中医,却是一日比一日重,又请西医,看了之后摇摇头,打了一针强心针就走了。

父亲躺在床上,向我招招手让我过去,我哭着走到他身边,他抬起手,擦擦我的泪,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是一个人的地址,“去北京,投奔他。“他说。

我没投奔谁,我一个人工作,赡养母亲,再后来,我也成了母亲、祖母和外祖母。

他们都说我好,是个好老太太,我也知道,山色青茫雾如雨,他始终在我心里。

后记:

改编自我外婆的回忆录。对话及作文均是我杜撰,因为我外婆木有写,估计是不记得了。我使劲想他们可能说什么?想的脑袋都要破了,还去洗了个澡:)

大学的时候我写作的时候也央着外婆写了回忆录,她让我帮她润色,但我当时觉得……真润不了,我文风当年过于矫饰,而她的清新自然,到今天,我才觉得,或许可以试试。

外婆其实并未和他父亲和解,对男子的不信任也影响到她的婚姻。但是从回忆录里,我还是能看出深深地感念,我总愿意给他写个光明的尾巴。

故事和修辞:

最小故事:隔阂 - 相处和解 - 生死两隔,却感念彼此

修辞

  1. 父亲如山如树

  2. 时光的夸张方法

  3. 风是回忆的实体化

  4. 各处小修辞小比喻

(编辑:十三维 2016-11-26)

- The End -

↓↓↓戳原文,预约第二季开智部落! http://openmindclub.mikecrm.com/i0aFvc

投票 看完文章,你的想法是:

  • 讲真,被这种回忆的味道感染了…
  • 我觉得比某位散文家的「背影」写得好
  • 赞最小故事,期待下期「认知写作学」学!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