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恢复性训练 | 作家部落

-- Live161027003 --

十三维按:10月27日晚,开智作家部落,「 认知写作学」三期优秀学员赵悦进行了直播分享。一个写作新手怎样从零开始建立写作习惯?如何制定写作计划?这些似乎以往只是泛泛而谈的问题,今天却落定成了她故事中的每个最小行动,让我们看看这位生于北京、学于金陵又曾留学澳洲,行文温暖明亮的女孩怎么说。以下全文约 7900 字,阅读时间约 11 分钟。

一个会计很难成为一个好作家吗?我希望自己会是一个例外——赵悦

分享嘉宾简介

从前,我是商学院里的异类,南京大学学经济,悉尼大学学会计,却常神游另一个世界。

我很喜欢写故事,大三时写了第一个不成熟的长篇小说,后来因为出版计划搁浅,暂时丧失了外部动机,再加上需要出国读书,西式思维扰乱中式语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写作能力处于幼儿状态。笔下愈艰涩,我便愈畏难,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始写,却益发怀念从前妙笔里生出的花。写作于我,原本是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却停滞了五六年,直到今年上半年,连续近百日写“晨间笔记”如每日练剑,七月后参加「 认知写作学」三期的课程,如令狐冲遇到风清扬,一招一式学起独孤九剑,不十分纯熟,却能敌当日心魔。

一、怎样建立写作习惯

我用了《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译名:the artist way)这本书里推荐两种方法:晨间笔记和艺术家之约。

第一是晨间笔记。就是你每天早上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写笔记,随便写什么都行,千万不要过脑子,也不要想着这句话我写得好不好,这个方法应该算是心灵写作。《写出我心》(旧版本叫《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这本书里提到了刚开始写作时,你不要想自己这句话写的怎么样,也不要想着写一个怎样故事,你就只要写就可以了,这本书算是心灵写作的鼻祖,能让你更快地找到创造力灵感所在。

第二是艺术家之约。先把自己就当成一个艺术家,当你去你看画展、艺术展时就可以这样想:为什么要这么画?当你看一本书时会想:如果我是作者,我应该怎么写这个故事?这样你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一开始先写在晨间笔记里,以后经过修改了就可以拿来发表了。

所以写晨间笔记,开始时可能写一些鸡毛蒜皮,每天干了啥,写着写着你就会厌恶自己,然后就开始想:为什么一直在说鸡毛蒜皮的事情,我不能写故事吗?我的第一个故事要写什么?或者说我作为一个小小艺术家,应该怎么读书、看画展和看电影。

这个是我用过很有用的两个工具。一名作家,不管你是虚构还是非虚构,你都需要开脑洞,培养文笔,培养敏感性。 另外,要培养了洞察力,即观察生活、观察人心的能力。斯蒂芬·金在他的《写作这回事》这本书书里提到了作家如何养成自己风格时说,写作从生活中来,而不是光从模仿中来。我可以给大家读一下那段话:「处于起步阶段的作家,模仿别人的风格无可厚非,哪个作家都必定会模仿过别人。作家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就是某种模仿的出现。但你不可能模仿一个作家处理某种题材的独特方式,虽然那种处理方式看起来平淡无奇。」这就是一个作家的风格的重要性,后来他又说:「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注入真实生活,结合自己对生活、友谊、爱情、性爱以及工作的了解,让作品与众不同。」所以你可能会感到你写的东西别人已经写过,但是你的写作方式还是可以跟其他人不同,其实写作是一个非常私人化的事情。我最近跟欣怡在结对写作,她就说感觉自己的想法好像已经被他人写过了,其实并不是,只是还没有找到你最想写的东西而已

二、如何开始写作计划

接下来我讲一讲怎样开始写一个简单的写作计划,主要有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要找到自己的灵感。

一个方法是写晨间笔记,会让你的脑洞越开越大,你就有可能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变成另外一个人,这种很虚幻的感觉,因为作家本身就是在创世嘛。如果有人问我写作是「术」还是「道」的问题,我会解释一下。

我们灵感来源通常从以下四个问题产生。

  •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事情最让你有表达欲望,特别想写出来,大家可以先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你抛开一切最想写的是什么事情。不要写九宫格的晨间笔记,尽量把它写成一个故事,多年后看还会觉得:我当时怎么那么有意思啊?这个故事怎么这么好,当年为什么这么做?这里可以运用最小故事模型,每天写 1000 到 1500 个字,不仅是灵感的引爆器,也对一个人的心理状态非常有帮助。

    晨间笔记还可以写些什么?比如阳老师说的六小时笔记。前一天晚上你学了什么,到第二天通过记忆提取内容写笔记。

  • 第二个问题是你最喜欢的作品是什么,以及最想写的作品是什么样的?哪一本书让你产生共鸣感,与你要写的话题相似?其实我们作家,尤其是虚构作家能写的话题就是自古以来那几个永恒的主题,比如说死亡,命中注定(doom),或者孤独感。追寻自由。

    我们作为一个人,都必须面对这样一些事实并与之达成和解:我们最终会死亡,我们在宇宙中感到孤独,我们在生活中寻找意义,觉察自由,为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亚隆,《在生命最深处与人相遇:欧文亚隆思想传记》)

这些主题如此重要,千百年来作家才从不同面向探讨、追问,尤其是结合人类的美德,你可以看你最喜欢的作品是什么?他们是怎么如何描写”爱“,如何描写”勇敢”,如何描写“自由”。

  • 第三个问题是给自己一个「不可能」任务。这个主题最不可能出现在哪?在哪个领域表达出来仍有新鲜感?假如你写的跟你最喜欢的作品很像,其实是涉及抄袭的,你自己写的时候也不会有特别嗨的感觉,因为你会觉得你是在模仿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模仿是一件可以去做的事情,因为你没有那么多想法,但当你到了三四十岁,你也想要给自己一个不可能任务,这一能激发创造力,二能给读者一种新鲜感。因为读者不可能再去读另一个斯蒂芬·金写的东西,不可能再去读另一个阿西莫夫写的东西,也不可能读另一个村上春树写的东西。所以你要有一个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 第四个问题是你怎样结合永恒的主题和“不可能任务”写你的故事?让更多人读出一种可能性。我觉得作为一个作家,写出一篇文章,最希望读者可以将这篇文章一读再读。不管是小说还是非虚构作品,一读再读,这件事情太重要了,就像《红楼梦》和《哈姆雷特》,那种文章你在什么阶段读它,都可以读出不一样的可能性。就比如说小时候看红楼,只注意到里面的吃的还有小姐穿什么衣服,还有些描写性的东西,但是你现在读红楼,你可能会注意“好了歌”,注意到”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你现在读《哈姆雷特》,对于to be or not to be,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说,你要真写出真正好的故事,你一定会想让每个读者在不同的阶段读或者是不同的人读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希望你可以开放自己故事的可供性。我觉得每个写作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一开始就写出这辈子最重要的作品。当然,你的笔力和能力是做不到的,我希望我们都能够珍惜这种初心,最重要的作品可能不会从一开始就写出来的,但你要给自己一个想法,你的目标在哪里?你会走到那个目的地去的.

比如说托尔金一开始写的并不是《魔戒》,他是先从《霍比特人》写起的。在《霍比特人》之前他开始写作的是《精灵宝钻》。他首先有这么一个世界,他可能一开始写的并不是很好。《霍比特人》是一个童话,但是写完《霍比特人》以后,他可以开始写《魔戒》了。《魔戒》堪称为西方世界近现代很重要的作品,尤其作为一个开创世界的角度来说。你的灵感,一定是从你的初心中来,从你心里最想写什么中来,然后去找一些跟你有共鸣的书,可以让你更快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第二个步骤是如何让灵感具体起来。灵感就像珠子,你需要把它串成项链。你的灵感可能只是一个最小故事,你要把它变成一篇小说,或者是一篇非虚构作品,需要你用逻辑线、时间线把它给串起来,这时候要怎么做呢?讲故事。特别简单的方法,就是讲故事。

第三个步骤是写一个只给自己看的写作计划。这个写作计划不是给出版社看的大纲,写给出版社的大纲是要给别人看的,你会去迎合别人,无形中产生了一种取悦症的倾向,你会想读者需不需要这么看?这个写作计划是私人的,你已经有明确的想法,再不断地把这些想法进行加工创造。

比如你可以写一个人是什么性格的,他有什么癖好,他的性格、癖好会怎样推动情节。如果是非虚构性作品。你要想一想开头应该怎么写,有什么例子可以支持你的论据等等。这些完全只给你自己看的,等真正可以给出版社看的时候就可以把它再进行一系列加工,这时你可以根据出版社发给你的格式进行调整。

构思不必要有特别明确的格式,因为格式这个东西其实挺害人的,你可能一开始写了一个坑,然后自己就进入这个坑出不来。开始时想法越自由,故事的空间便越大,每个想法都是一片光亮,收束在故事这个容器里面,直到结尾处汇为一个明亮的光点。

三、互动问答

Q:你怎么开始写你的故事?

故事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的祖先原始穴居人在夜色降临后,坐在火堆前,听一个年长的穴居人讲故事,讲的是……听过故事之后,所有人心里暖和了起来,明天未知的艰辛变得可以承受了。而这一个个故事,也陪伴了他们度过无数个漫漫长夜。

大家一定要注意,我说「讲故事」三个字,就是你找到比较放心的朋友,他能让你放松了开脑洞,在他面前说一些脑洞而不会觉得很丢人,然后把你的故事、想法讲给大家听,你可以用最小故事的讲法,你讲着讲着就会发现你的脑洞越开越顺畅,这一次我构思我的短篇小说集,便是与凋寒聊出来的,那天她来北京,我抓住她讲我已经想好的几个故事,起先,在我的脑海里,这些故事可能并不互相关联,但讲故事时其实是一种即兴创作,我越讲,越发现这些故事是能够连到一起,他们其实是发生在一个主题之下的。

我甚至可以说我已经为我之后的长篇打地基了。虽然我现在写的是短篇,但这个短篇可以是长篇的设定集,你要一开始就为你最重要的作品在做准备。你写的永远是你最想写的东西。

Q:和朋友聊天也是一个重要的训练?

不是聊天式。如果是聊天,你们就不知道会扯到哪里去了,一定要认真地跟他讲故事,这其实也是一种能力。看你讲的故事,他会不会觉得你可以写下来,或者是说很有意思,包括你的非虚构作品,也可以跟他讲说:我有这么一个想法,你听听看,这个逻辑通不通?其实非虚构也需要讲故事吧,可以参考这一本书:《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你需要找一个人,听你把你的故事串起来,假如你一个人构思所有情节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就是说你越想越走入自己的情景之中。作者需要内省,但要时不时出去面对听众,即使你现在的文章暂时不能发表,不能听到大众对你的反馈,你也需要有一个听众,需要得到反馈。 最好跟你有不一样的想法的人。如果跟你经常有一样想法的人,很可能你们俩就进入了一个坑里。

Q:开始练习写作,怎么得到反馈?

第一个方法就是发给小部分人看。如果你比较玻璃心的话,发给少数人看,你可以在简书、朋友圈这些地方找到读者。比如我说在公众号里发,但是我不转发,这样就是只有一少部分人能看到,等我以后想让更多人看到再转发,这都是很方便的事情,因为别人给你的反馈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在反馈中提高。

注意同侪压力,写作者的同侪压力很容易变成互相吹捧或文人相轻,所以我建议你可以找一些你的作家朋友,他们能一针见血指出一些问题。你也不要玻璃心,你要真正去想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第二个想法是如果完全是不会写作的人看你的文章也觉得很有意思,这已经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了,所以你可以找到一个不会写作的人和一个会写作人,同时帮你看。

Q:怎么想出具体的故事情节?

短篇小说其实不用很多情节,短篇小说看你多少个字,如果是千字左右的,可能只需要两个故事左右,但是你看你写的有多细。如果短篇的话,只有两三个故事就够了。这个具体的情节呢?就是这样子的场景化思维,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所以说要写晨间笔记嘛,我经常走在路上,看见一个场景我就想,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科幻世界里,或者说发生在古代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呢?

如果你看见一片树叶,你要想这片树叶要不是因为地球引力落下来的,而是因为它是一个机器,突然飘在你面前会是什么样子呢?或者你可以想以前的人在红叶上题诗,现在的人可以在红叶上干什么呢?

通常只是一个场景吧,一般这个是符合故事写作逻辑的,因为故事的开始就是一个场景的存在,你还可以从人物个性开始。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里,悲剧是怎样发生的呢,一个高贵的人物却有一个性格的缺陷,他才会在重重重压之下因性格缺陷导向最终致命的结局。

哈姆雷特就是这样子。哈姆雷特是比较需求正义,又比较优柔寡断的一个人,然后,所以他才会用一场戏多次去试探他的叔父,他才会暂时放过他正在祈祷的叔父。他才会有那么多痛苦,所以故事情节就是这么一步步发生了,直到最后走到一个不可避免的悲剧。

Q:场景细节有了,如何设置巧妙的反转?

这像我刚才说的,给自己一个不可能任务。你要不断想否定之否定,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吧,我其实不喜欢一开始就想好最后的结局,作者其实是自己的第一个读者,要给读者惊喜,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惊喜。比如我有一个特别的故事《杀死恶龙》。故事的开头,“杀死恶龙”是主角比尔博的一个幼稚的梦想,开头如此,之后故事情节便可以设置他用自己的想法去实现了这个梦想。但结局的反转呢,是我在写到比尔博乘坐飞龙飞上天之后,才突然想到这个光辉的场景会激发其他人对“龙”这个古老生物的渴望。从此,”龙“不再是比尔博一个人的夏夜长梦。“反转”要自然而然,又出人意料。

第二个就是最小故事模型,你要想第三件事是如何反转第一件事的,比如在红楼梦里,一开始那块石头只是想来经历温柔富贵乡,结果他看到了温柔富贵乡的破灭,这也是一个反转。

如果你想要一个小反转的话,你也可以把它做得细致一些。不一定是故事情节上的大反转,而一个内心上的转变。

Q:写作的乐趣在那?

写作的乐趣在于创造另外一个世界呀,过另外一种人的人生,让更多人听见你的声音。有人说,写作带来可能性,你别看现在中国人也不怎么看书了,但写作让故事、让思想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这就是写作更大的意义所在。

另外,我想可能很多作家都像我一样,并不是很能说,我其实不是一个外向型人格的人,所以写作是我一个表达方式。

Q:为什么有人要去写同人?我不理解。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是前段时间midori同学发给我的,说有一个女生每次在走桃花运的时候没有去谈恋爱,反而去写同人,写的同人写了十多年吧。她至今都还没有谈恋爱,一直在写同人。她最应该谈恋爱的时候都在花痴,那个就是小说里或者是漫画人物。

写同人有时候是很有趣啊,因为作者知道给你开的是一个世界,比如说有人金庸的同人,作者在小说里给你设置了一个结局,如果你不满意,你可以自己去写。我觉得因为花痴去写文章,或者是因为想YY去写文章就去开脑洞。其实一开始是一件好事情,也是乐趣,但是你写十多年,我就觉得有点夸张了。你的人生里头难道没有别的可以值得写的了吗?珍惜写作能带给你的自我反省。

Q:这个荷尔蒙写作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没有逻辑性,第二也没有什么必然性,它的情节都是比较莫名其妙,但是就让你觉得很萌,对不对?

就是年轻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写很花痴的文章,尤其是女生。男生可能会写很YY的文章。这种写作我都称之为荷尔蒙写作。祝大家都有写烦这些主题的一天。

Q:古文训练对写作和提高文采的帮助大不大?现在还建议死磕古诗文么?

学习古文,不仅对写作有很大帮助,还能直接读通古人原文原意,民国时,有良好古文底子的,不管是鲁迅、沈从文还是张爱玲,文辞上的动人妙趣,相信大家都能体会,尤其是对比胡适,巴金。 那为什么我还是说直接用古文写作是炫技? 从诗经,古诗十九首,至盛唐诗歌,再到古文运动,新乐府,再至宋可以悠然写出"多少恨,昨夜梦魂中",之后话本小说,红楼梦,近代的白话文运动。文学发展由俗入雅,由雅入俗,彼此交融,方成经典。雅到不能在再雅,于是有人想去问问老妪听不听得懂,有人想去听听歌姬都在唱什么,有人想排戏本子。于是才有了白居易,有了李煜,有了汤显祖。 每个年代的都有最能“自适应”的文学形式,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古文是养料,有更好,没有也不影响创作。 如果少年时没打下古文的底子,也不用专门用时间去练习古文。因为确实是童子功,不如还是欢欢快快的写起来,用输出倒逼输入,比一直做练习好很多。 就说是,你古文特别好,能好的过韩柳?词写的特别好,能好的过学士与易安?不如还是种自己的花儿,明眼人自能看出功底。 文字其实不需用十足力,唐时有”宫体诗”(沈佺期等),对仗对的完美,用词也格外华丽,但美则美矣,毫无灵魂。人们记得的,是好故事,是更有个性的表达。 色香味俱全,才是好文章。

多看古诗词,对写文章时文笔、意象都有很大帮助。我记得高晓松好像说过,小柯写歌词时候常看宋词,后来写出来的歌词都有一种互文的感觉。

你说吧要我等多久 把一生给你够不够 告诉我你要去多久 用一生等你够不够

引述的这一首《千秋家国梦》其实不是古诗词,是用现代方式表达互文,古典和大众是能够结合起来的。如果你只顾着自己嗨,顾及不了别人感受的话,就比较悲哀。

大家可以先开始写作,然后再考虑如何写的问题。我其实也会写古体诗,但那是因为要写古代的小说,所以为了给小说配诗,我就自己学会了,但功底是不如童子功的凋寒的。

Q:集中阅读大量的写作类书籍,对写作有帮助吗?

阳老师说了,读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生成知识体系,是创作,读书只是一个印证。你需要去梳理,找答案,找解决方式,而不是看一堆书不写。因为我去年其实就是一个这种状态,我看了《故事》,但是自己还是写不出来,你懂那种感觉。就是感觉他说的都对,但就是写不出来,后来还是觉得写晨间笔记帮助比较大。

Q:我自己回答一个问题吧,30岁开始写作晚不晚?

我觉得30岁写作不晚,因为我现在就是30岁,村上春树也是30岁开始写作的,托尔金应该也是30多岁才开始写的,所以年轻人可以继续加油,老年人也不要灰心。

(编辑:韦海生 2016-10-30)

- The End -

投票

看完文章,你的想法是:

  • 晨间笔记赶紧写起来!
  • 艺术之旅可以和妹子约起来~
  • 开始写故事没那么难嘛
  • 想看看悦悦的文章!

戳原文,预约第二季开智部落!

http://openmindclub.mikecrm.com/i0aFvc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